第二百八十九章 高俅少年时 (第2/2页)
这事也是王旁念念不忘的,他不胜感激的说道:“当年《云摘》畅销,可是有苏兄不少的功劳,等我什么时候再回京城,就是云摘复刊之日,希望到时候苏兄鼎力相助。”
“哦,那可是太好了,怎么,王公子又要离开京城吗。”
“对,我要去邕州,等个一年半载那边一切都上了正轨,我也就快回來了。”王旁知道,一年以后赵顼登基,到时候会任用父亲做宰相,而自己治理邕州如果成功,那就可以顺利的帮助父亲推行新法,
“那……这迎娶之日。”苏轼心想,事情虽然是定下了,可王旁一走又要等上一年半载,
“不如等我邕州那边料理妥当……”王旁何尝不想快点,只是自己要是着急,未免要让人笑话,他越不急苏轼反而越着急:“我这就回去跟小妹商量,这丫头也不是拘泥常理之人,看在你走之前能不能把这事办了。”说着他站起身就要告辞,
王旁心想,这真是女大不中留啊,看來这兄妹俩比自己还着急,想到这不禁哑然一笑,他也起身送苏轼到书房门口,见苏轼四下张望了两眼,又问走廊下的侍奉的家丁:“可曾见到与我同來的小书童。”
家丁回到:“看见了,正和我家小公子在花园蹴鞠呢。”
“这小子,就知道玩儿。”苏轼无奈摇摇头,
王旁刚刚也正看几个孩子踢的有趣,便说道:“走,我陪苏兄去花园看看。”
两个人迈步來到花园,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在那踢球,王旁心想,回头找个地方,给孩子们规规矩矩弄个球场,正想着看见那苏轼的书童,正在带球,这书童年纪大约十四五岁,头上扎着发髻,一件青衣小卦,球在他脚下盘來带去,几个孩子竟然抢不过來,急得童贯在那直嚷嚷,
苏轼摇头说道:“现在也不知道吹什么风,流行起这蹴鞠,我这书童迷的可是要命,不学无术啊,球踢的好有什么用。”
王旁笑笑:“这苏兄可就不知道了,蹴鞠可是从春秋战国就有,《史记》曾记载战国时山东临淄一带就流行蹴鞠;唐朝诗人王维《寒食城东即事》诗中还说到说,‘蹴鞠屡过飞鸟上,秋千竞出垂杨里’,小孩子踢踢无所谓的,强身健体。”
苏轼摇摇头:“你啊,总是一堆的道理,我还是赶紧回去跟小妹商量大事去。”他说着朝那个书童喊道:“高俅,回府了。”
高俅,这个名字简直太如雷贯耳了,王旁忍不住向苏轼问道:“苏兄,你刚刚叫这个书童。”
“高俅啊,这是别人送我的书童,这小子写的一手好字,我的字太草,所以有时候腾写公文的事,就让这小书童來做,怎么,你想要吗,想要送给你,。”
王旁急忙摆手:“别,别,您先留着用吧。”话是这么说,王旁不免想到:眼前这个就是历史上靠蹴鞠的高超技术获得宋徽宗赏识的高俅,苏轼后來将这个小书童高俅送给了小王都太尉,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,由此被端王看上,从此留在端王身边,更为凑巧的是,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,端王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,成了大宋皇帝宋徽宗,而高俅也鸿运当头,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,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青云直上,
这小子原來最早是苏轼的书童啊,历史是确有其人,但王旁搜索自己头脑中的历史记载,除了《水浒传》描述外,正史资料关于高俅的却很少,而且蔡京虽然被后人称作奸臣,但蔡京在水利方面有贡献;童贯后來真的可谓勇冠三军,这两个人至少现在还都沒长歪,唯独高俅,虽然记载很少,却居高官十多年,
书童朝王旁和苏轼跑过來,然后擦着头上的汗不太情愿的说道:“公子,这么快就走。”
苏轼教训到:“就知道玩,你踢得再好又如何,也不见科考要靠蹴鞠,你还是安心读书的好。”说罢向王旁拱手辞行,
看着苏轼和高俅离去的背影,王旁心想,先解决了眼前的事,一件一件办吧,至少现在这些所谓的奸臣,还沒发挥的空间,况且,连劾里钵都能从辽国回來,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