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6章 抄家? (第1/2页)
“碎璧……这是什么?”
柴绍听到岁币两个字,大脑一瞬间就想到了玉璧被摔碎的碎片……这么个含义。
不过这很奇怪,跟倭人提这条件是啥意思?管倭国要一件玉器?
那干嘛要碎璧,不要完璧?完璧多好啊……
李盛正要长篇大论,就见柴绍不知为何老脸一红,不由疑惑道,“柴老爷子可有什么想法?”
毕竟柴绍这怎么说也是名列凌烟阁的老辈带明星了,李盛还是比较好奇的。
不过柴绍忙摆了摆手,尴尬笑道,“无事无事,圣王殿下接着说!”
李盛点点头,随后便将这“岁币”给解释了一下。
所谓岁币……对于李盛来说,可太熟悉了。
这个名词在宋代诞生,因为这岁币的事,大宋的精神子民们在后世千百年里无数次的想洗白这个朝代,然而……无论怎么洗,一句岁币就能将所有大宋的粉丝们的文章——不管是这文章做的是何等样的花团锦簇——两个字出来就冲干净了。
而大宋之后,这岁币在朝堂上是消失了。先是到了元代,黄金家族首先是不可能给谁交岁币的,不过吃了没文化的亏,江山坐了没几天就分分钟滚蛋了。而随后的大明不必说,整个大明朝的合法性就来自于“绝不与蛮夷妥协”,当然……这不是说大明的精英不懂大汉搞得黄老之术那一套去治蛮夷,不过既然合法性就在此,当然也不可能交岁币。
而到了大清……大宋版本的岁币,是没了。
但是新版本的赔款条约,却是分分钟统统拉满……
至于民间的“保护费”这种东西就不必多说了。
总之……李盛记得很清楚。在后世……因为庚子赔款的数亿两白银,当时的神州人民大量饿死,卖儿鬻女的惨案遍地都是,而倭国在当时贫富差距巨大,然而却是连最穷的山村里的孩童都能用上电灯。
即便到了此时,即便李盛是个理科生,但这种对比还是太过强烈,以至于李盛到此刻都能回想起来,甚至可以准确的说出自己早已不在课堂上学习的条约的名称。
而李盛说的岁币……
当然也和大宋给大辽交的岁币不同。
既然自己来自现代,见识过了倭国友人在岁币这回事上搞得金融创新,神州收了倭国友人庚子条约这么棒的礼物,那岂能不回礼?
因此李盛给柴绍讲解的方案,当然便是……
“以勾结海商造成大唐的损失为由,向倭国索要赔款……须每岁缴纳白银一百万两,黄金十万两……”
李盛直接天南海北的乱吹了一通数字,直接就给柴绍整懵了。
“黄金十万两,白银……百万两?!这是否有些太多了?”
柴绍并不是说李盛的计策有问题,而是感觉这数字太夸张了。
一两白银差不多就是一贯钱,百万两白银……这即便对于如今的大唐,也是一笔沉重的开销。当然,如今的大唐经济正在快速的发达起来,百万两也不是什么天文数字。
但每年缴纳百万两,这就非常惊人了!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