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欧阳修的疑惑 (第1/2页)
今日大朝,之后就是年假了,大家各自回家过年。
散朝之后,赵祯命把徐平在天章阁的奏对榜于朝堂,许百官议论。
欧阳修和蔡襄立在榜下,看到徐平论朋党的一节。“士大夫自为一党,党中有友无朋。”
蔡襄指着对欧阳修道:“永叔,相公此论可是与你日常所议不合。”
欧阳修笼起袖子,小声嘟囔:“议不合,自然以相公为是。我自改之,只是不知相公此论到底何意。同门为朋,同志为友,士大夫当只有一志么?”
回朝的司马光恰巧经过,叹了一口气,对两人道:“相公欲一道德也。”
说完,一扬袖子,大踏步地走了。
“一道德?”欧阳修和蔡对视一眼,有些明白了榜文的中心思想。一系列将要举行的行政措施,其实不那么重要,每个人都可以提意见,只要是正确的徐平都会接纳。
徐平跟赵祯的长篇大论,核心其实就是在士大夫中一道德。用他前世的话讲,是让士大夫集团成为一个组织不紧密,但思想统一的执政党。
这样一个类政党,历史上的王安石曾经努力过。他创立新学,改革科举,根本目的不是做当世大儒,而是在士大夫中一道德,大家有同样的政治思想。王安石一道德,反对者同样一道德,结果就是新旧两党对立。不是只有西方泊来的党才是党,北宋中期出现的新旧两党,实际上已经不同于以前的党争。他们各有明确的政治思想,政治纲领,只是在组织上不如后世的党严密罢了。或者说他们没有明确的组织,也没有明确的领袖。
党之所以成为党,核心是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路线,而不是组织形式。不是非要像欧美那样的党才成其他为党,宋朝的党有自己的特点,思想比较统一,组织比较松散。
王安石立新党之失,之一在于思想过于庞杂,上到天理循环,下到人之性情,几乎无所不包。如果要在天下一道德,这样无所不包的思想是必要的,比如徐平前世的无产阶级政党,从社会发展到科学技术,从人到宇宙,涉及到一切的知识。这是斗争的需要,在每一个方向跟资产阶级进行斗争。但仅在政治中一道德,其实不需要涉及到这些。
仅及政治,就把政治思想统一好了。思想统一了,一切政治行为就有了依据。
因为要举行满朝文武的大讨论,旁边有书吏抄写。不印刷发给每一个人,而是榜于朝堂让众人传抄,是要保证这里惟一一份的正确性。除了这里榜文上写的,哪个上的奏章里论到了榜文中没有的,哪个自己负责。这是要保证严肃性,不要生发太多,什么都论。
欧阳修和蔡襄各自领了,拿着出了皇城。正是过年大假的第一天,商量一番,两人一起到徐平和王拱辰的银铺去饮酒。
到了铺子,正看到徐平关于官员私财的论述,欧阳修抬起头道:“依相公所说,为官不得有私财。那这处铺子怎么办?莫不是就此卖了?”
蔡襄拉欧阳修一把:“你看明白再论!走,不要看了,饮酒!”
找位子坐下,把剩下的看完,才完整看白徐平的意思。官员不得有私产,指的是不得在治下有私产,这是一直就强调的,并没有什么不同。此时加的,是待制以上在朝为官的官员,如果在京城有私产,则在京为官时间,产业所有的收入没收。朝廷不收,则由皇帝下诏赐给你。既然是赐的,随时可以夺。
没收产业所得,不是没收产业,产业还是你的,只是这几年的收入没收。随之而来的就是朝廷会派人监察,官员的产业要支付这些监察人员的成本。
这个年代,不用担心有钱人不愿意,一气之下跑到别的国家去怎么办。印出来的钱带走没用,产业带不走,人走了实际影响很小。朝廷可以把整个会计系统、银行系统全部抓在自己手里,所有权和经营权随时可收可放,调节社会的剥削烈度。
徐平这样做,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防范待制以上的官员,怕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,影响国家的政策。对于自己人,这样日防夜防,会让组织离心离德的。有这样的行来,或者是有这样的嫌疑,自有台谏系统,把人赶走就是。还是那句话,要论迹不论心。
这样做的目的,是向待制以下的官员表态,确立待制以上官员的地位和权威。他们这些人可以不计私利,以下的官员当以此为表率,坚定大家的政治立场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